类别:近反义词 / 日期:2025-11-08 / 浏览:0 / 评论:0

名高天下

词语解释

名高天下[ míng gāo tiān xià ]

⒈ 天下闻名,极言声名之盛。

国语辞典

名高天下[ míng gāo tiān xià ]

⒈ 形容名声传播得很广。也作「名满天下」。

《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ming gao tian xia

míng gāo tiān xià

名满天下(míng mǎn tiān xià):

⒈ 声名誉满全球。形容极负盛名。

首字母是M的词语

下情上达 -->达官贵要 -->要而言之 -->之死靡它 -->

下笔千言:千言:长篇大论。一动笔就写成上千言的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言约旨远:言辞简练,含意深远。

远井不解近渴:指遥远的帮助解决不了目前迫切的需求

渴尘万斛:形容十分想念。

1、倒是清人顾嘉蘅的一副对联出了大名;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2、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分襄阳南阳。

3、他刚办了一个小厂,称他为企业家,未免名高天下

4、名高天下何须辨菏泽洛阳中原经济区同日盛开并蒂牡丹。

5、清代南阳知府、湖北人顾嘉蘅当年为调停南阳、襄阳“躬耕地”之争,写下了“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6、为了平息这个争论,他写下了一幅对联,其中一句是“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诸葛亮对这个问题是不会在意的。

7、所以对南京的“几都”之争,我的看法是,“名高天下,何必争六朝十二朝”!江苏钟山明镜律师事务所律师崔武。

8、顾知府既不便得罪襄阳,又不愿触怒南阳,情急之下,满头大汗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置于武侯祠。

9、“心在朝廷原勿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10、自古至今,便有好心之人、和事之佬,拿着顾嘉衡的古联,劝说“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云云,无非是说一团和气吧不要争了。

11、“聂将军名高天下闻,虬髯虎眉面色赭,河朔将帅无人不爱君。

12、籍属湖北宜昌的顾嘉蘅到南阳就任知府,他写了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13、“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14、“中国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唐玄奘大师奉使西天取经,是为沟通两国文化之壮举,名高天下,功在千秋。

15、“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16、清代官员顾嘉蘅还曾为此写下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双红名帖明名名宰易名戴名世名实相副徒有其名士绅名流宿名得名极名驾名火名名显天下名榜头高高干高枕勿忧高粱帽子高挥高步云衢高号铜水阔山高才清志高高台厚榭高歌猛进鬼瞰高明高遏行云高拱高狷跳天撅地败天公天端谩天谩地浑天天鹿神工天巧天粹天主天伦胡天神活泼天机天生僊天貎成天际下材瞒上不瞒下夕阳西下地下街干打雷不下雨跨下辱下武稷下先生管下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下祑上替下陵疵下下马威下大夫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