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近反义词 / 日期:2025-11-16 / 浏览:0 / 评论:0

纠合

词语解释

纠合[ jiū hé ]

⒈ 纠集;聚集;集合(多用于贬义)

纠合党羽,图谋不轨。

get together;

⒉ 也作“鸠合”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糺合”。集合;聚集。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 思 周 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於 成周 而作诗。”
三国 蜀 诸葛亮 《南征表》:“乃更杀人为盟,糺合其类二千餘人,求欲死战。”
唐 刘知几 《史通·载言》:“桓文 作霸,糺合同盟。”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却説 张溜儿 次日果然纠合了一伙破落户前来抢人。”
叶圣陶 《倪焕之》四:“是教育许多孩子的事情,一只手怎么担当得来!于是热切地起了纠合新同志的欲望。”

国语辞典

纠合[ jiū hé ]

⒈ 集合、召集。也作「鸠合」。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
《三国演义·第五回》:「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集合 结合

英语gathering, a get-together

德语versammelnd

jiu he

jiū hé

集合(jí hé):

⒈ 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

聚集(jù jí):

⒈ 集合。

召集(zhào jí):

⒈ 通知人们聚集在一起。

集结(jí jié):

⒈ 将部队调集到一个指定地域。

聚合(jù hé):

⒈ 分散的聚集到一起。

凑集(còu jí):

⒈ 凑在一起;聚集。

连结(lián jié):

⒈ 同‘联结 ’。

联结(lián jié):

⒈ 联络。联系。结合;连接。

集中(jí zhōng):

⒈ 把分散人、物或事集合在一起。

连合(lián hé):

⒈ 神经组织的神经纤维(如连接脑髓或脊髓左右两半的相应部分者)

结合(jié hé):

⒈ 彼此紧密联系。

齐集(qí jí):

⒈ 全部聚集。

联合(lián hé):

⒈ 结合在一起的;共同的。

团结(tuán jié):

⒈ 唐宋时地方民兵丁壮组织。亦指该类组织的士兵。

会合(huì hé):

⒈ 聚集到一起。

会集(huì jí):

⒈ 聚集。

解散(jiě sàn):

⒈ 取消团体等。

首字母是J的词语

合二为一 -->一人敌 -->敌不可纵 -->纵横开阖 -->阖门却扫 -->扫穴擒渠 -->

合而为一:两个或更多的事物合成一个。

一表堂堂:形容仪表堂皇。

堂哉皇哉:犹堂而皇之。

1、纠合江南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

2、坚始举事,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众咸附焉。

3、流氓纠合了一群地痞在围攻一个小孩。

4、蔡锷等讨论国体发生之时,曾纠合在京高级军官,首先署名,主张君主立宪,嗣经请假出洋就医,何以潜赴云南,诪张为幻,反复之尤,当不至此。

5、传闻乙余怒未息,纠合无赖,声言寻仇,欲行入虎穴探骊珠之计,因而姚文君匿迹潜踪,不知何往云。

6、在你掌握了增加一个秘密窍门之前,事情会纠合在一起,在星期日之前不会太顺利。

7、别跟他纠合在一起,帮着他搞鬼。

8、既至清江浦,捻不得下窜,遂由沭阳西走郓城,而纠合各方伏莽攻扑雉河。

9、《史记—蛋炒饭列传》共和二年夏六月,高丽内乱,北酋金氏南侵犯韩,西夷美利坚纠合数十部落以联合国军名阻之。

10、其次,通过借鉴“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环节,本文进而剖析公共关系与新闻报道多元纠合的互动动机。

11、您把纠合之众,散乱之兵聚集起来,也不满一万人,如果率领他们直接和强秦对抗,那就是探虎口啊。

12、打乒乓球不但必要强壮的臂力和腿部气力,还必要纠合元气?心灵。

13、“《国闻》者,侯官严几道先生复纠合海内闳达,建设于天津者也。

14、他以为文学应当是真善美的纠合,应当反映天性与实际。

15、徐海得知后,于嘉靖三十四年三月采取报复措施,纠合大隅的新五郎以及种子岛、萨摩、日向、和泉等地的倭贼,总计五六万人,船千余艘,大举入寇。

16、两厢纠合的义利之辨,实在难以用泰山鸿毛比附、拿轻重二字蔽之。

17、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

18、尽管这几种人的性质不同,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他们完全可以纠合在一起,成为一股破坏势力,可以造成不小的动乱和损失。

19、空间主题意义的获致来源于对传统空间秩序的质疑以及意向行为在空间的双向纠合、反应参照。

20、在这样的空间中,各种事物与景观不合逻辑地纠合在一起,各自为政的空间成了事物争奇斗妍的最佳演出舞台。

纠奏纠墨纠责霓纠纠剔纠拿纠弹纠纷纠折纠坐匡纠纠合之众纠葛纠曹纠缭合方氏宫合当合乡合合成氨法中外合璧合甲圆合入合合肥合欢竹云合雾集印合合散通力合作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