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名句 / 日期:2025-10-26 / 浏览:0 / 评论:0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虞美人·梳楼
宋代诗词
垂下一丝丝杨柳,飘下一丝丝细雨。春天就在迷迷潆漾之处。我觉得梳妆楼太小了,藏不下我的许多忧愁。闲愁好几回同云飞去寻觅一只送我回乡的轻舟。
上天怜我客中游子故乡遥远,借一株海棠花给我消遣。海棠花淋雨后更红艳,好像有意靠近绿栏杆。可我刚刚卷起红帘子,偏偏又碰上晚来风寒。
参考资料:
1、毕桂发.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1403
2、郑竹青,周双利.中华诗词经典:学习出版社,2011:3027
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梳楼:指女子梳妆楼,即闺楼。丝丝: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喻指丝丝愁绪。溟濛:指黑暗模糊,泛指春雨弥漫。忒:太,过甚。藏:隐忍、按捺已久。
客子:指思妇远在异乡的丈夫。乡关:家乡。消遣:消解、排遣愁闷。阑干:本指栏杆,这里是借指海棠花红绿相映、纵横交错。
参考资料:
1、毕桂发.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1403
2、郑竹青,周双利.中华诗词经典:学习出版社,2011:3027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已不详。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元灭南宋。蒋捷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其中《虞美人·梳楼》便是这一时期创作中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
1、姚小鸥.宋代名家词选 :海南出版社,1994:955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蒋捷的诗词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浪淘沙(重九)
明露浴疏桐。秋满帘栊。掩琴无语意忡忡。掐破东窗窥皓月,早上芙蓉。
前事渺茫中。烟水孤鸿。一尊重九又成空。不解吹愁吹帽落,恨杀西风。
步蟾宫(春景)
玉窗掣锁香云涨。唤绿袖、低敲方响。流苏拂处字微讹,但斜倚、红梅一饷。
濛濛月在帘衣上。做池馆、春阴模样。春阴模样不如晴,这催雪、曲儿休唱。
步蟾宫(中秋)
去年云掩冰轮皎。喜今岁、微阴俱扫。乾坤一片玉琉璃,怎算得、清光多少。
无歌无酒痴顽老。对愁影、翻嫌分晓。天公元不负中秋,我自把、中秋误了。
探春令
玉窗蝇字记春寒,满茸丝红处。画翠鸳、双展金蜩翅。未抵我、愁红腻。
芳心一点天涯去。絮濛濛遮住。旧对花、弹阮纤琼指。为粉靥、空弹泪。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出自《虞美人·听雨》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出自《一剪梅·舟过吴江》
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出自《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出自《虞美人·听雨》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出自《女冠子·元夕》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出自《一剪梅·舟过吴江》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出自《声声慢·秋声》
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出自《虞美人·梳楼》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出自《虞美人·梳楼》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出自《一剪梅·舟过吴江》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出自《声声慢·秋声》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出自《梅花引·荆溪阻雪》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出自《女冠子·元夕》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出自《虞美人·听雨》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出自《梅花引·荆溪阻雪》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出自《声声慢·秋声》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出自《虞美人·梳楼》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出自《女冠子·元夕》


